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不同使用模式对预防直肠癌腹腔镜术中患者静脉血栓的效果
施若霖, 张丽青, 孙捷豪, 翁成杰, 郭城楠, 孙彩霞, 潘贻飞, 谢作流, 王明山, 卢中秋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6): 695-70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6.008
摘要687)   HTML2)    PDF (1004KB)(25)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中不同模式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外科连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下肢DVT。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全程采用对应的IPC模式预防下肢DVT。试验组Ⅰ采用IPC双足模式,足底气囊加压13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6 s,放松12 s。试验组Ⅱ采用IPC双小腿模式,气囊于小腿序贯加压80 mmHg,持续12 s,放松24 s。试验组Ⅲ采用IPC双小腿+大腿模式,气囊分别从足踝、小腿、大腿部位序贯加压80、70、60 mmHg,持续24 s,放松24 s。比较4组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4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Ⅲ: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双侧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静脉管径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下肢DVT发生率无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4组术后第7天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 术中IPC足模式和IPC小腿模式均能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天血栓发生,且效果相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